上学时就学过,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自己参观过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这次暑假陪孩子专程游览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因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
武州山原本是北魏皇家拓跋氏祭祀祖先所在地,北魏统治者崇信佛教,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在此依山大开石窟,这是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规模宏大,气势雄浑,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大小佛龛1100多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从大同驾车前往云冈的车辆络绎不绝,进入汉阙式大门,就是一望无际停满车辆的停车场,按工作人员指挥,驱车前行,等找到停车位置时,已经距离售票处3.6公里。
云冈石窟是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门票120元,军人、警察、60岁以上老人、18岁以下孩子免费。
进入景区就是昙曜广场,广场中间是为纪念云冈石窟开凿的倡导者北魏高僧昙曜塑的像,这尊有西域胡人特征的高僧塑像是否就是昙曜的真实形象,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这尊像清瘦挺拔、超凡脱俗、目光深邃、神情睿智很符合人们心目中高僧形象。
然后进入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堪称一条立体的雕刻艺术长廊,地面雕有盛开的团莲,每朵直径足有三米。莲花是佛教圣物,意味纯洁、高雅。相传释迦牟尼佛出生七宝莲花承接他的双足,然后东南西北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莲花的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象征了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在。
佛光大道两边共有13对雄伟庄严的“大象驮塔”造像,其基座四周立面雕刻的是身着鲜卑服饰的北魏供养人形象。基座上的大白象盛装打扮,六牙护鼻,壮硕美观。大象的六颗牙齿,寓指佛教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达到觉悟彼岸的修持方法。
走过佛光大道就是南北两面对称的呈半圆形的大型浮雕环壁:帝后礼佛图。每座石壁长20米,高4米。北侧是皇帝礼佛、僧人托博山炉导引,皇帝冕旒衮服,诸王、近侍、宫女、御林军簇拥,缓步前行,庄严恢宏,场面盛大;南侧是皇后礼佛,皇后莲冠霞帔,手拈香花,众宫女前导后拥,迎风徐行,秩序井然。南北两壁遥相呼应,静中有动,和谐统一,虔诚肃穆,栩栩如生。
这里离云冈石窟还有近两公里,天气炎热,实在没有精力行走,只有乘坐电瓶车,往返每人15元,现在很多景区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吐槽的。
电瓶车在石窟东入口前停下,沿着台阶拾级而上,首先是昙媚石壁,这是按照1956年云冈20窟前积土中发现署名“比丘尼昙媚造”的石碑摹刻的。碑文共110字,字体古朴飘逸,真实记录了北魏景明年间僧尼造像的活动。石壁前左方,就是北魏风格的山门,门头悬匾“入佛知见”四字,左右联曰:“于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步入山门便是云冈石窟第1、2窟门的平台。石窟序号是从东面开始的,一直到西面的45窟,按照空间顺序排列,和开凿时间没有关系。
沿途的人上真多,每个石窟都拥挤不堪,进出十分困难,进入窟内喧嚣的声音和洞壁的回响,空气的不流通,使得参观成为一个非常不好的体验,因此有些洞窟就没有进去,有些就在洞口看一下就了事。
穿过小石桥和垂花门,就进入了石窟的中部窟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碧瓦红柱的窟前楼阁,每座均为四层五间,巍峨壮观,这就是第5窟、第6窟前面木结构的楼阁,第5窟中的雕坐佛高达17米,是云冈造像中最大的一座,人们在佛像前不得不抬头仰望,尽显佛像威严。
与第5窟组成双窟的第6窟,整座洞窟富丽堂皇、雕饰精美,形制特别,内容丰富,设计精巧,保存完好,堪称云冈石窟之最,被誉为“云冈石窟第一伟观”。这双窟并立象征孝文帝与著名的冯太后二圣当朝。
第12窟雕有天宫伎乐,北魏流行的各种乐器齐奏,伴着歌舞演唱,姿态优雅,栩栩如生,有如聆听一场大型音乐会,有云冈“音乐窟”的美誉。
第16—20窟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这是云冈石窟的发韧之作,是开凿最早、名气最大的石窟,五个洞窟的主佛为北魏的五位皇帝,它们形制相同,均为大像窟、穹窿顶,造像高大挺拔、朴拙深厚,帝王特征鲜明,彰显皇家威势。
第20窟是著名的露天大佛,这是云冈石窟的名片,每个宣传册上都有他的身影。据说是按照建立北魏、定都平城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形象所塑。石窟前壁在开窟后不久就塌落了,大佛显露在外,这是一张高鼻、深目的民族面孔,丰硕的脸庞、雄阔的双肩,形成一种外扩的张力,接受着南来北往的世人的顶礼膜拜的同时,也用悲悯的目光注视着往来的营营众生,堪比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迷之微笑。
从第20窟往西,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平城地区的达官显贵及善男信女们自发开凿的,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凿窟规模较小,内容趋于简单,由于赶时间,就没有再云参观。
参观完石窟,还应该参观云冈博物馆,但由于时间原因也只能放弃,留下遗憾等以后弥补。
云冈石窟在中国造像史、佛教发展史、中国本土文化和其它民族方便交融史、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专家学者穷其一生进行研究,作为一名走马观花的旅游者对其了解是浮浅和挂一漏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