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重游武汉盘龙城遗址公园,千年前建筑埋在土里,复原的模型有特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10:10:14    

城市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地方,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共有的家园之一。城市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华,而城市的过往,深深沉淀于故纸堆里,也发掘存在于厚重的泥土下面,像在湖北武汉黄陂区盘龙城,就有一座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位于景色怡人的盘龙湖畔,盘龙大道边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随着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而慢慢为更多人知晓。打卡其中,看到千年前的建筑,有埋在土里的,也有复原出的模型,草木萦绕之间,满是厚重的原始特色。


和多数建在城市里的公园不同,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先在位置上就非常“考究”,它并非跨区域“还建”,而是旧址建设,完全没有脱离位置区域。前往打卡,可能很多朋友也都有耳闻,即遗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静止在盘龙湖和盘龙大道边上。乘坐公交或者地铁2号线,在盘龙城站下,出站就能看到路边一层高高的突破,绵延好几里。顺着指示牌找到入口,专门拓展的市政马路,无缝接驳盘龙大道。如果自驾前往,则可以走城市的三环线,在盘龙立交下到宏图路,之后一直往北过盘龙大桥就是目的地。


作为一处主题大型公园,进出之间,能感受到它的特点。其一是规模,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模非常大,分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与遗址公园,其中博物院是新建的大型建筑,风格沉浸,类似古埃及沙漠风的老建筑,而遗址公园则是在原有考古遗址基础上改造保护成型,是原汁原味的现场版地址,能够近距离观看与触摸,这也是公园区别于其他考古遗址的地方。一边是热闹的盘龙大道和毗邻的生活区,现代化的街区与机动车流,一边是僻静的湖区和遗址地,这就是遗址公园最大的差异点。


进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宽阔的广场前,会看到一座巨型主题雕塑,它分成盘龙城汉字logo、龙形雕塑以及公园的主题墙。三者布局较广,使用广角镜头的相机能够记录到某一个点,或者无人机俯拍,难以看到全貌。从这个起点处的雕塑的特点能判断出公园的特点及主题色,它就是原生的厚重泥土色,贯穿整个园区,毕竟它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城遗址,一一对应,也确实没有违和感。好在为了区别于这个色彩,公园在规划时也加入了绿色草坪和行道树点缀,算是让人有种古今对照的熟悉感。


来到公园里,先看户外的遗址公园,毕竟近在咫尺,感受深刻。沿着主路和导引牌指引,来到一座布满自然风貌的类湿地园区前,看到蓝天白云下,依稀点缀有柳树、草坪和土丘,还有几条若有若无的水沟,非常普通的场景。不过,旁边树立的讲解牌一下子将人拉到更久远的时间点里,因为这里就是千年前的古城遗址核心区,它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其实关联有城郭、市集、殿堂,包括不起眼的排水沟渠,耕种的土地等,那些痕迹都能一一对应上。


比如这边的草坪下,有一块弧形的鹅卵石地面,看着与公园里健身锻炼区像,但它其实是当时的排水沟渠遗址。沟渠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也有流水侵蚀的河床,从长度看很短小,其环绕着的面积也不大,区域里还是普通的草坪和土丘,不知道里面是否还存在其他遗址。而换到另一边,城郭的痕迹就明显很多了,草坪地面上有颜色很深的墙垛,土堆与弧形的开孔,是建筑遗址,包括城门地基遗址,讲解牌上标注了大门朝向,对应为北门、南门。


继续向里面走,看到了更多的城市的遗址。显眼的还是墙垛,毕竟高度有限,颜色与现在的地表泥土色反差明显,并且它是断断续续出现,此起彼伏,但主体外形轮廓都很类似,这也是人工建筑区别自然土堆的痕迹之一。面前有一块方形墙垛,地基与墙边的距离大致可以目测,根据划分的区域,也能想象到这是一座宫殿,且功能区划分较为规整,属于那个时代较为“土豪”的场所。


在户外遗址公园转一圈,可以顺着指引牌进遗址博物院参观,提前预约即可。相比较城区其他博物馆,这个博物院的风格完全不同,感觉它是一座依托土堆隆起来的矩形城砖,没有屋顶和地面之分,棱角分明,又没有门窗区别。看着建筑层高有限,但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的参观区、陈列区井然有序,与其他博物馆一样。对其中出土文物的印象,有一个微观的建筑模型,用的木头和稻草复原而成,看着非常原始,不知道是不是生活起居的场所,就是觉得十分简陋。

相关文章